江穗宁夜湛

第31章 六月(1 / 2)

梧桐院这边清静,樨香院那边却是一片吵闹。

大夫走后,还不等江雨薇歇口气,就被庞氏劈头盖脸的一顿好骂。

“瞧瞧你干的好事,怎么就忍不得,才几日的功夫,便自己作没了,现在好了,这个结果你满意了。”

庞氏句句都是指责,江雨薇心中委屈极了,心中愤愤。

但因为此时虚弱,语气也软塌塌的。

她苍白着一张脸,为自己辩驳:“这种事,如何能怪得我。”

庞氏大声嚷嚷,“不怪你难不成怪我吗?这种事不是你自己作的吗?”

江雨薇咬着牙,“世子来了,难道我……我能不伺候?”

这种话,从前她是万万说不出口的。太羞耻太没脸了。

但现在却不得不说,没了孩子,她又难过又慌张。

纵然心中万般后悔,但是都来不及了。

确实在事情发生的时候,她是抱着侥幸心理的,也询问过大夫,大夫说只要小心些,不会有事。

没想到盛元麒只顾着自己享受,半点都不顾及她。

没了孩子,她比谁都难过。

但是还要忍受庞氏的责骂侮辱,她心中满是委屈。

庞氏听到她提起盛元麒,更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
“还不是你勾的,若不然麒儿哪会如此,像你这样眼高手低的人我见得多了。就想依靠着这些下作手段,绑住爷们,实在是不要脸。”

“我没有。”

“你没有?你没有孩子没了?你是死的吗?自己有了身子自己不知道轻重?非要这么上赶着作死。也是了,在姐姐未婚时就勾搭未来姐夫的人,就是犯贱……”

江雨薇听着这些难听的话,再忍不住泪水。

但是庞氏根本没有放过她的意思,足足骂了小半个时辰,实在是骂不动了,才歇了下来。

走的时候带走了樨香院里原本伺候的丫鬟,也撤了她的一应特殊照顾。

樨香院一下冷清萧条下来。

江雨薇有苦说不出,一气之下,直接昏了过去。

六月,悄无声息的来临。

六月初一,江穗宁一起来,便感觉到今日格外凉爽。

看起来似乎要下雨,但是外头却没有下雨的迹象。

流苏伺候江穗宁起身洗漱。

见她目光一直看着窗外,问道:

“小姐,看什么?”

江穗宁:“今日,怕是要下雨。”

流苏也往外头看了一眼,“这会儿看这天气是还好,不过也该下了,五月都没怎么下雨,这几日奴婢出门,经常听到路边有农人们讨论:这雨几时下。

“若再不下雨,地里的庄稼就得受影响。”

流苏话才说完,外头天色一下便黑下来。

不知道从哪里刮了一阵风,凉飕飕的,把窗棂吹得啪啪作响。

她赶忙上前,将窗户关上,一边说道:

“小姐,这天一下便黑了,看起来怕是真的要下雨,风有些凉,有一场大雨。”

江穗宁洗漱完毕,换了衣裳,丫鬟们上了早膳。

流苏在一旁伺候,说起樨香院的事。

“樨香院的丫鬟都撤走了,现在只剩下江姨娘自己的丫鬟。

“之前有的衣食住行规格,现在都没有了,发生了那样的事,昨儿侯夫人把江姨娘狠狠的骂了一顿,江姨娘直接昏死了过去,现在醒了,不过看起来状况不好,哭得跟泪人似的。

“府中的下人都猜测江姨娘是做了什么错事,得罪了侯夫人,对江姨娘态度也不似从前。

“世子到现在,也没有去过。

“这江姨娘,从前仗着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嚣张得不得了,现在好了,蹦哒不了了。”

江穗宁面色如常:“以后,樨香院的事不必管了,提醒底下的人小心着些,别让人趁机钻了空子就是。”

“是,小姐,奴婢记住了。”

江穗宁用完早膳,丫鬟们刚刚把东西撤下去,天空打了一道闷雷,然后大雨便落了下来。

这雨下得又快又急,几乎都让人来不及反应。

她走到窗前去看,天空黑压压的一片,倾盆大雨,哗哗而下。

“下雨了。”

“小姐小姐下雨了,终于下雨了,这些日子可闷得不得了,这下老百姓也不用愁了。

“今儿初一,是个好兆头。”

京城长街上,隐隐约约一片欢呼声。

干了都快一个月,终于下雨了。

老百姓们都高兴得不得了。

第二日,依旧是大雨,比昨日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大家如常生活,没有意识到,一场灾难,将要来临。

到第三日,大雨依旧不停歇。

老百姓们都感慨一句,这几日雨下得真大。

西京湖水位上涨,城西不少下水口被堵,水回流上来,有些地势低的地方,已经有许多积水。

工部派人疏通,不过因为上头没有重视,效率不高,除了最底层的衙役在忙着,上头和往常一样清闲。

大家都以为,这雨这么大,肯定很快就停了。

雨一停就没事了,从前都是这样的。

早朝上,工部尚书万碌照例上奏,皇帝嘱咐各处做好防水的事,积水及时疏通,不能让百姓遭殃。

万碌一一应下,回了工部安排交代了下去,便出门听小曲去了。

六月初四。

大雨依旧不停,城西的出水口被堵得差不多,大家一觉醒来发现水都快淹到床沿了。

城西的百姓慌乱起来。

大家自顾自疏通自家门前的水道,瘀堵物没有及时清理,顺着雨水又把下一个出水口堵住。

而原本清理了的,因为雨太大,地势低,上头的东西都被冲下来,依旧被堵住。

老百姓们一通忙活,却不起一点作用。

里正上报工部,工部派了几个人来,一起疏通,但是效果不大。

老百姓闹到了京兆府衙,京兆尹处理不了,上了急奏请求朝廷派人疏通。

皇帝看到奏折,怒不可遏,在早朝上把万碌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
让工部增派人手,务必要把出水口全部疏通。

万碌慌忙接了旨,讪讪出了大殿,立马增派人手下去办。

有了城西的事,大家都忽略了西京湖的水位,在持续上涨。

到了下午,万碌进宫禀报进程。

疏通效果显著,只是大雨太大不停歇,依旧还有瘀堵,不过都在尽力疏通,老百姓屋子里的水在慢慢的下去。

皇帝满意的点点头。

有了皇帝的关注,工部比之前上心了许多。

瘀堵的事情,一直在处理。